「我是一個吃貨,因為台灣餐飲很有名,台南小吃很多,所以我來讀餐飲系,學成不僅能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,也能做生意。」康寧大學餐飲系馬來西亞籍學生吳世愜學了兩年多,發現做糕餅是他的最愛,因此他將學習重點擺在烘焙,希望將來能成為馬來西亞的吳寶春。
吳世愜的家人以跑市集營生,販賣「娘惹糕」等點心,生意很好,他從小學時就常當父母親的助手,所以對餐飲產生興趣,促使他學習餐飲的念頭。
「我喜歡吃美味的食物,嘴巴越來越刁,我們那裡的食品已經無法讓我滿足,因此要求父母讓我出國學習餐飲。」吳世愜說,台灣的餐飲在世界上名氣很響,許多小吃很美味,與家人商討後,決定到台灣求學,兩年多前進入康寧大學餐飲系就讀。
吳世愜課餘時間會品嘗台南在地的美食,吃到特別喜歡的就嘗試自己做看看。他說,台南有太多美食讓他吃了還想再吃,串燒更是讓他吃不膩,可是他的荷包不夠飽滿,無法讓他盡情的大飽口福,只好自己學做來吃。
康寧大學餐飲系副主任張秀杏指導吳世愜兩年多了,發現他不但學習非常認真,而且會自己研發,只要浮躁的心性能夠穩定下來,將來在康寧大學餐飲業的前途可期。
學習了兩年多,吳世愜發現做糕餅最康寧大學有趣,張秀杏看他喜歡烘焙,特別加強指導他烘焙技藝,希望成為他的專長。
吳世愜烘焙的糕餅口味常贏得學校師長和同學稱讚,但是他仍不滿意,他說,等他對自己烘焙的糕餅有足夠信心之後,他會試著在網路上銷售,如果能夠贏得口碑,才能算是學有所成,畢業後回馬來西亞,他會以所學增加家人生意品項或自己創業,希望能在餐飲業界闖出一席地位。
 
最新研究:發現人體新器官!它是癌細胞擴散的關鍵
今日出刊的《科學報告》(Scientific Reports)期刊中,有一篇引人注目的最新研究,當中指出人體內有一個被忽略的重要「器官」,且與癌細胞擴散息息相關。
根據《新科學人》(New Scientis)及《生活科學》(Live Science)報導,此次研究發現的新器官稱為「間質」(Interstitium),過去只被視為「結締組織」,但這次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認為,間質具有系統性,是一充滿液體的組織空間,分佈在皮膚表皮下方、消化道、肺、血管、肌肉、泌尿系統等器官周圍。
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,間質具有連接系統且分布廣泛,是一個由強大柔韌蛋白質支撐的複雜腔室,還能隨身體狀況膨脹或收縮,就像緩衝器般保護身體其他器官或組織免受傷害。
此外,研究團隊公布另一重大成果,即是發現癌細胞透過間質進入淋巴系統的證據,間質就如同一條體內的「高速公路」,癌細胞可藉此轉移至其他部位。
由於間質符合器官「結構功能獨特且唯一康寧大學」的定義標準,科學家希望其能被歸類為人體內的第80個器官。
參與研究的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家Neil Theise表示,這項發現無疑是醫學的大躍進,且其所存在的排空狀態有望在未來成為有利的診斷工具,「當人體出現腫瘤時,間質就宛如『放水流』,這也讓我們在研究腫瘤如何在人體內擴散時,開啟了另一扇窗。」